科学家生涯

创业经历

中关村科技第一人

Google上的陈春先

媒体报道

友情链接

  民科网

相关好友忆文:

崔宏:

    

创业新闻

您想创业吗?

春先视点

创业文摘

陈春先工作室

 

相关媒介报道:

民营科技网:“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因病辞世 

新华社:“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因病辞世 享年70岁

新京报: “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辞世

北京青年报

新浪网:“中关村第一人”昨日辞世

腾讯科技:“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辞世 曾提中国硅谷设想


硅谷之梦

    - 纪念陈春先1980年10月23日"技术扩散与新兴产业"讲话

  今年8月9日,陈春先骤然病逝。8月7日,刚刚度过70岁生日,春先回顾自己一生,对今后二十年做出新的规划。他的讲话,历历在目,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他诀别人生的最后一次讲话。世上没有任何语言,能表达我们对春先无限哀思和极其悲痛的心情。

  今年10月23日是春先讲话:"技术扩散与新兴产业"(以下简称"讲话")24周年纪念日。

  春先在"讲话"中明确指出美国硅谷"高速度的原因在于技术转化为产品特别快,科学家、工程师有一种强烈的创业精神,总是急于把自己的发明、专有技术、知识变成产品。""这里已经形成了几百亿元产值的新兴产业,得益的显然是社会、国家、地区。""真正的关键还在于充满活力的工厂-学校-研究所密切联系的体制。美国朋友介绍了所谓'技术扩散区'的概念。"春先在这里首次明确提出"新技术扩散"和"硅谷模式"的目标,这成为他最后二十多年矢志不渝追求的理想。

  春先在"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在中关村实现硅谷模式的设想:"相比之下,我们在中关村工作了二十多年,这里的人才密度绝不比旧金山和波士顿地区低,素质也并不差,我总觉得有很大的潜力没有挖出来。" "因此我们提出了成立'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的设想。" 从此,春先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艰难的创业历程。

  由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科委、海淀区政府、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七单位组成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联合调查组,在调查报告中写道:"……1980年这里发生了一件建国30年以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春先为首的一批科技人员,组成一个'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其目标是探索在中国条件下发展类似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的'技术扩散'模式,这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科技企业最早的雏形。"中国民办科技企业和科技园区的发展,亦由此开始。

  重读春先这篇讲话,令人热泪盈眶,感慨万千。我们心目中的春先,既平凡又伟大。春先从不严辞批评我们。他总是把我们当作平等的朋友,充分信任我们,放手让我们自立,锻炼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我们永远记得与春先除夕之夜同放鞭炮,秋天同登香山看红叶,夏天畅游京密运河,冬天在大操场打雪仗,春天在天安门放风筝,中秋夜在未名湖石船上赏月……与春先同乐的情景,永远是我们最快乐的记忆。

  春先的伟大人格,突出表现在他毅力坚强,意志力顽强。即使碰到人生巨大反差,受到冤屈,在前所未有的打击面前,从没有退缩,没有失控,没有放弃,乐观地直面人生,在精神上是胜利者。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对事业的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支持他呕心沥血推动受控核聚变。北京6号和物理所受控楼,合肥8号和董朴岛基地,都是在文革极其困难条件下出现的奇迹。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员"。在当时大的历史背景下,从1978年夏春先第一次赴美考察开始,他用了两年时间,以其一贯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反反复复向许多人-科研的同事,朋友,科学院各级领导,地方与中央各部门、各级政府官员,讲解在访美时看到的硅谷创业故事:"中关村有科学院、北大、清华、人才集中度不比硅谷低,为什么我们不能参考硅谷的模式,搞一番试验呢?" 人们反映如何呢?首先,没有人知道"硅谷"是什么,地图上找不到它的名字,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其次在当时的计划经济和照搬前苏联科技体制下,普遍认为是天方夜谭,甚至有的认为是"疯话"。对于利用业余时间多做些贡献,兼职或挣取少量收入,普遍反映热烈。春先试验硅谷模式的设想,遇到了体制上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1980年,春先任第一届理事长的,新成立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归属于北京市科协咨询部。在北京市科协和咨询部领导的支持下,安排了1980年10月23日下午在市科协召开的学会常委扩大会上,由春先做了名为"技术扩散与新兴产业"的访美报告,会上讨论很热烈。会后根据春先的建议,在北京市科协领导下成立"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春先冲破禁锢成为服务部的创办人和主任。

  服务部在两年的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人们并没注意硅谷模式试验的目标,而每月7元-15元津贴费(相当1-2级工资级差)引起轩然大波(尽管春先自80年-85年离开科学院,始终未从服务部和以后的科技企业中领取分文。)在物理所当时领导的指示下,先后有四个工作组进驻服务部查账,均未查出问题,但对春先各种帽子和打击接踵而来。春先在1982年底苦撑服务部,再次体现他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在那个艰难时刻,他得到市科协的有力支持。1983年1月胡耀邦等中央领导的批示,彻底解救了春先,更为实现硅谷之梦和中国经济、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春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们耳闻目睹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极端热爱科研,甚至因为思考科研问题,忘记一切,经常闹出许多生活中的笑话。周六因忙于工作,忘记到车站接孩子,两个孩子多次被幼儿园的班车拉了回去。……1978年春先在破格提升为研究员不久,为什么要放弃他所热爱的科研工作,走向艰难的硅谷之梦创业路?重读他24年前的讲话后,使人对他的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春先是一个孜孜追求理想的平凡的人。他从不受世俗潮流的左右,坚持自己的理念,从不追求名利,这也是他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顺利时或受挫折时-都能宽容别人、爱别人,包括有的伤害过他的人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翻天覆地的改革浪潮中,春先选择了"硅谷",历史选择了春先,"陈春先现象"是历史的必然现象之一。春先承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好传统、好思想、好行为。春先的父亲,因庚子赔款进清华学堂,二十年代赴美留学,回国后成为中国畜牧兽医教育的第一人,桃李满天下。春先的岳母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投入"一二九"抗日学运,四十年代初赴美留学研究美国史,现90岁高龄仍然在勤奋写作。他们对春先都有深远的影响。春先在69岁生日的家信中对孩子说:"八十年代在中关村的忘我奋斗,说到底都是追求在这一有灵气的国土上,实现人类智慧和财富的高度聚集……二十多年以来追求的硅谷梦,到你们 这一代,可望实现了。""父母没有给你们留票子、车子、房子,没有权利和名利,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人生和理想的态度,是你们无价的精神财富。"

  北京大学研究产业聚集和区域发展的王辑慈教授,在"纪念中国知识服务业的先驱-陈春先先生"一文中写道:"有人说没有特曼教授,就没有美国硅谷,而我认为陈春先等人创立等离子体先进服务部这个事件如果没有发生,可能也不会有中关村的今天。""从我和他的六年接触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对理想的追求,而他的理想就是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发展和创新做贡献……陈春先对中国的贡献是伟大的,不仅在于高科技产业和民营科技事业的发展方面,而且在于精神方面,他留给后人的是伟大的爱国献身精神。"

  继承春先的遗愿,为实现硅谷梦坚持奋斗。

                  陈春先工作室

                  陈春先纪念室

                  2004年10月21日


陈春先工作室版权所有 (c)2003-2005中关村804楼1003室